农村小学电视宣传片配音解说词

广告配音 732 0

  阳光路上朔州市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纪实【镜头】王君省长宣读《政府工作报告》。
  【解说】2009年初,三晋大地,春意盎然,惠风和畅。
  山西省委、省政府响亮提出,要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农村全力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
  字幕:王君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镜头】截取王君省长部分同期声,字幕浮现“五个全覆盖”相关内容并相关媒体报道。
  从这一刻开始,“五个全覆盖”,这一德政巨笔,描绘出三晋儿女改变命运、建设小康、营造和谐的壮美画图。
  科学发展,民生最大。阳光路上,慨当以慷!
  推出片名:阳光路上朔州市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纪实【镜头】朔州地图、朔州航拍,人文景观,伴随市歌旋律,展示“五个全覆盖”的经典镜头。
  【解说】这是一片张扬着青春、涌动着绿色、孕育着希望的热土。
  总面积1点0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两区四县、1675个行政村,150多万人口中有乡村人口85万。
  20年激情创业,20年春华秋实——伴随着“建设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的凯歌频奏,走出了一条朔州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个全覆盖”对于朔州来说,是一以贯之的“必解之题”,但因着农业人口多,农村地域广,又是一个“难解之题”,然而,市委、市政府坚信,只要依托民气、民智共建和谐,围绕民富、民安,让人民共享和谐,这必将是一个“可解之题”。
  【镜头】田喜荣、冯改朵等市领导相关镜头【解说】市委书记田喜荣、市长冯改朵把“五个全覆盖”列为全市头号民生工程,并提出要让跨越式发展的区域经济成果与群众受益程度的实现高度统一。
  分管领导与有关部门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资金调度,细化责任措施,量化任务考核。
  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科学施工、抢抓进度,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力争让各项重点工程早日服务民众。
  目前,全市“五个全覆盖”的各项工程建设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而,在希望的田野上,朔州,筑就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阳光之路。
  字幕:修好致富路!
  【镜头】山阴、怀仁交界处的歧道地村。行进的车轮特写,该意象要贯穿全片,展示“阳光路上”的主题。
  【解说】黄花梁下的“歧道地村,曾经是“走西口”的重要“路标”。
  【镜头】电视剧《走西口》片断。
  【解说】历史上,漫漫“西口古道”在这里道分两股,分别通向杀虎口与张家口。
  当幽怨的民歌远去,芳草中的悠长古道,还能支撑民众走向小康的愿望吗?
  【镜头】荣膺“山西省十大和谐家园卫士”的农民张庆【解说】对此,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当地农民张庆了。
  【同期声】张庆:过去,路难走!有路和没路一个样,农民有点想法也实现不了!
  多年来,这位荣膺“山西省十大和谐家园卫士”的新型农民,用自制的改良肥,改造了三百多亩盐碱地,其产量甚至超过了同在这里作试验的日本专家,然而,丰收的笑脸却在坑洼不平的乡村土路前变得尴尬。
  【同期声】张庆:农副产品丰收了,货走不动,人走不远,车进不来,卖不出去。
  如何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的发展后劲?张庆的尴尬,折射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命题。
  对此,朔州的回答是:修好农民致富公路,贯通城乡物流渠道,“大路”与“小康”便携手而来。
  【同期声】张庆:再走西口路,路宽了,心顺了,人富了!
  古道承载美丽的故事,新路成为和谐的风景,在四通八达、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上,乡民们奔向富裕的车轮碾碎了昨日的贫穷。
  然而,这段路,只是朔州市推进“五个全覆盖”工程中的一段,更多、更长的路与它对接,编织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交通路网,撑圆了农民的梦想,撑起了农业的希望,撑托着农村的繁荣!
  【字幕+播音】2009年,全市完成村通水泥(油)路工程1225公里,全市通水泥(油)路村1573个,占全市行政村1675个的93·9%,其中新增113个村。全部投资45059万元,分别占2009年当年投资的100%,总计划投资的56·9%。今年,计划完成相关工程建设102个村804公里,目前已经基本完工。一个辐射城乡、四通八达的立体路网,成为朔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枢纽、文明骨架。
  字幕:校园筑新景!
  【镜头】镜头再次展示飞速行进的车轮……【解说】沿着宽广的道路,我们穿行朔州腹地,继续寻找“五个全覆盖”的动人乐章。
  【镜头】双碾寄小。
  【解说】这是位于朔州西部的平鲁区双碾乡寄宿制小学。
  【镜头】特写:一杯散着热气的奶,一颗圆润的鸡蛋。
  【解说】每一天,伴随着初升的旭日,这里的300多名学生面前的餐桌上,摆放着政府免费提供的一颗鸡蛋或一杯牛奶。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朔州市温情地重复。
  这样的孩子,朔州一共64256名。
  【同期声】学生:在这里上学,我们不用花一分钱!
  学生:一日三餐和校服都由政府为我们免费提供!
  学生:我感觉很幸福!
  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在朔州坚挺、美观的校园风景线中,如双碾这样的高标准寄宿制小学,正逐渐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
  【镜头】部分民营学校的美丽校园。
  【解说】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重大变革的今天,朔州市全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让公平教育的阳光洒向山庄窝铺,让“山里娃”告别危房,享受优质教育,这也成为朔州市推进“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显著标志。
  强健身体,茁壮灵魂,公平的阳光掠过坚固、雅致的校舍,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成为朔州最动人的风景!
  【字幕+播音】在2009、2010近两年时间里,全市需改造的学校296所,总面积76万平方米,预算资金9·4亿元。2009年,已改造学校132所、28点74万平方米,今年又投资5·8亿元,改造学校164所。在广袤的乡村,校园承载着薪传文明的历史使命,不断奏响安全的主旋律。
  字幕:普及卫生室!
  【镜头】再次展示行进的车轮……【解说】文明的路基持续拓宽,健康的福音温情播洒。
  【镜头】邓小平与哈默博士雕塑·设施齐全的卫生室【解说】这个边塞小城见证了共和国“春天的故事”的开端。
  【镜头】镜头穿行于朔城区峙庄村“文化长廊”
  【解说】“五个全覆盖”让这片土地拥有了更加美丽、青春的容颜。
  新时代,新农村,新的春天故事正静静延续。以民为本,则是这故事的永远的主题。
  今天,这里的老人和全市十多万65岁以上的老人一道,在全国率先享受着农村居民生活补助,也拥有着良好的医疗保障。
  小小卫生室,既解民忧,又暖民心。
  朔城区峙庄村民蔚有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
  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过去,每次看病都要往返城区医院、乡卫生院,有时,一趟奔波下来最多得用两个多小时。
  【同期声】蔚有:现在方便了,两分钟就能见到我们村的任医生。
  从两个小时到两分钟,不仅缩短了村民的就医时间,同时也缩短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镜头】应县释迦塔·南河种镇中心卫生院【解说】穿过举世闻名的应县释迦塔,我们来到了应县南河种镇中心卫生院。
  过去,这里仅有十几间破旧的房舍,固定资产只有两万元,流动资金不足两百元。
  今天,这里成为网络覆盖医院,通过远程可视医疗,全乡3·7万人都可以“零距离”、“面对面”地享受到156名权威专家所提供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村民:看病买药别提有多方便哩,咱现在农民可过上好日子了!
  村民:过去,我们有句俗话说,应县的南河种,美国的华盛顿,现在真有这种感觉哩!
  村民:上互联网看病,过去想都不敢想!
  当农民以自己朴实的语言说出“互联网”时,谁能怀疑:一个崭新的时代正与他们的生活接壤?!
  【镜头】村医忙碌的身影·各种医疗器械特写【解说】挥洒惠民春雨,让健康覆盖农村,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阳光坦途中,许多故事都从这一间又一间创造健康、缔造和谐的卫生室传递、再传递!
  【字幕+播音】2009年以来,全市各级先后投入村卫生室建设资金和设备购置经费4241·5万元,全部完成了投资计划。新建村级卫生室279个,改造403个,682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两年任务一年完成。让健康的音符传递和谐的新声,让有力的医疗保障应和农民致富的交响,朔州,一直在努力!
  字幕:广电惠山庄!
  【镜头】再次展示行进的车轮……【解说】让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要让他们听到党的声音,丰富精神生活,了解政策信息,实现脱贫致富。
  由此,广播电视村村通,被称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工程”。
  【同期声】朔州之“东”
  怀仁县海子洼村民:我们看上了建国六十周年的庆典……朔州之“南”
  朔城区梵王寺村民:现在啊,啥能赚钱咱种啥,电视也能当参谋……朔州之“西”
  平鲁区只泥泉:我是头一次看上彩色的春节联欢晚会……朔州之“北”
  右玉县杀虎口:别看这个“小锅盖”,给咱解闷、和咱聊天,就像咱守在身边的“小儿子”……在山庄窝铺,在沃野山崖,和谐的音符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里是右玉县海拔最高的地方,山顶矗立的三座微波中转塔,生动见证了朔州广电事业的巨变之路。
  这一座建于朔州建市初期、这一座是建市十年后建起来的。而这一座,则是近年来建起的新塔。
  这位银发老人叫庞生明,他已经在山上看塔有二十多年了,“五个全覆盖”给这片土地的巨大变迁让他感慨万千!这三座塔,也成为他百看不厌的风景。
  在他的面前,是传递文明信息的高塔,他的身后,则是万顷绿色延绵,一脉精神传承。
  而文明的电波,也如同这深深濡染“右玉精神”的绿色一样,辐射着感人的操守、传承着不竭的动力、守望着家园的丰稔……【字幕+播音】2009年以来,朔州通过有线、无线、卫星接收设施,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借助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全市开通了电子政务网、远程医疗网、远程疾病控制网、远程教育网、畜牧兽医网、蔬菜信息网,建成农村网络文化站三千多个,同时,国家和省8235套地面卫星接收设备全部到位,并已经基本调配、安装完成。纤纤网线、悠悠电波,让农民与世界对接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字幕:引来幸福水!
  【镜头】再次展示行进的车轮……【解说】以一个大写的“民”字作为诠注,“五个全覆盖”工程德政惠民,润物无声。
  【镜头】一杯水……【解说】这杯水,来自山阴县古城村。
  如果,我们是在数年前看到它,这静止的液体足以令人惊悸,卫生防疫部门给出的化验结果是:其中水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22倍,长期饮用,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者癌变死亡。
  砷病改水工程,势在必行!
  现在,“五个全覆盖”惠风所及,古城村全面解决了村民饮用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镜头】镜头再现同一杯水……【解说】引来活水,根除水患,润我家园,泽我民众。再看这杯水,它纯了,净了、甜了……【镜头】老照片展示朔州民众曾经刨冰取水的无奈……【解说】一滴又一滴水,汇成了“五个全覆盖”工程最温暖的感动!
  昨天,苦涩的水让生活也如此苦涩!
  今天,我们深情注目这涓涓细流、潺潺活水,忽然感悟到:为了让这方土地的歌甜花香、地肥水美,几代人曾经翘首企盼、矢志奉献!
  当我们在“五个全覆盖”的凯歌声中,畅饮小康的甘露,丰收,不仅仅是在田野,也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广袤心田。
  【字幕+播音】2009年,全市解决了6县区191个村1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记总投资6381万元,其中市县配套及乡村自筹资金2059万元,每处工程都落实了工程管理主体和运行办法。2010年,又解决了258个村、127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一泓又一泓甘甜好水,一曲又一曲爱民佳音,由此,朔州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得到有效改善,这也标志着朔州市“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告捷!
  “五个全覆盖”是一项“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阳光新政。近两年时间里,回溯朔州市委政府与民众协力创造的每一次感动,给人以诸多的启示。
  启示之一:“分散治理”与“有效聚集”相结合,实现“精品覆盖”
  朔州在推进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时,既注重推进单点单项的覆盖工程,又注重化散为聚,实现集约式覆盖。如:通过持续推行“移民并村”科学规划,让“分散户”迁入“中心村”,共享产业优势和现代文明;通过寄宿制学校的合理布局,集中办学规模,集结教育资源。这样,覆盖的成本与效益更加协调,一个个现代村镇群,生态文明圈,产业示范网、农村文化带,也正在有效形成,从而实现了精品覆盖。
  启示之二:“行政推动”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实现“联动覆盖”
  朔州全市上下有这样一个共识: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要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更加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市委、市政府有效协调“一般支出”与“民生支出”的关系,同时,注重唤起群众追求文明生活的积极性,使之既是服务对象、受益群体,更是参与主体。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体现了贯穿城乡、社会参与的鲜明特色,形成了各尽所能、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实现“科学覆盖”
  一村一策,因地制宜,一地一计,讲求科学。
  就“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朔州市不搞盲目攀比,做到前瞻性与实效性相一致,科学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建成了“全国绿色小康村”峙峰山新村、“山西省生态文明村”峙庄村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处理了“普及”与“提升”、“达标”与“创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不断拓展覆盖领域,充实覆盖内容,又持续提高覆盖水平,扩大覆盖战果。
  启示之四:“阶段实施”和“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永久覆盖”
  “五个全覆盖”不是突击式、阶段性工作,应该长抓不懈,实现持续发展,永久覆盖。
  朔州市将“五个全覆盖”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政府计划每年拿出相应数额的资金,以维护覆盖成果,延续覆盖效应。同时,把人的发展与环境改造联系起来,强化群众的致富能力和文化素质,构建多元化就业,多渠道增收的动态创业新局,充分满足地方民众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愿望。
  【画外音】歌曲《阳光路上》响起:阳光路上,旗帜飞扬……【镜头】各级领导视察朔州“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朔州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而长远的动力。
  2009年,朔州获得“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朔州与经济寒流赛跑,各项经济指标“迎风起飞,逆势飘红”。今年,朔州经济又高调开局,第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亿元,同比增长29·.8%。财政总收入完成35.·99亿元,同比增长13.·4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大幅增长态势。
  这一切,将织入朔州的青春记忆。
  青春朔州,长路如虹!我们都在用无悔地探索与实践,昭示着这样的时代内涵:只有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
  把贫困碾压在发展的车轮下,把梦想放飞在绿色的畅想中!
  在鲜红的党旗下,在和谐的阳光里,群众灿烂的笑脸永远是最美丽的风景!

 

农村小学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学校宣传片解说词——超越梦的飞翔

  广袤的淮北大地,人文荟萃的宿州,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就是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高更远。历经百余年积淀与酝酿,成熟的宿城一中走向辉煌……(解说)
  配视频:(早晨太阳——广阔的硕果累累秋天美景——然后镜头推向校门,聚焦“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几个字上——校园梧桐苍茂假山喷泉美景——出旗的学生正步很有气势——升旗的学生甩旗的动作——全体师生抬头注视国旗——摄影国旗冉冉升起,先近后远)
  【引言】一百多年的光荣与梦想,一百多年的奋斗与追求。
  这是一片培菁育英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人文的旗帜!
  (校训石主体雕塑、香樟梧桐大树、广玉兰、紫藤花朵,瀑布、教学楼。配背景音乐);这里是一方大地,撒满阳光,把希望的种子播撒;这是一首奋进的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
  宿城一中始创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培菁书院、正谊书院,一九○六年改建更名为官立正谊中学堂,是皖北地区第一所近代中学。一九五二年定名为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一九五三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重点中学,一九五八年高考成绩位居安徽第一、全国第二,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一面红旗,一九九九年被省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普通高中。二○○六年隆重举办百年校庆,全面总结百年办学经验、办学成就、办学精神。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宿城一中人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励精图治,不倦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宿城一中的发展卓然不凡,成就斐然,佳绩迭出。学子莘莘,果实累累,万千桃李成栋梁。校友汪洋、王胜俊、杨在宝、郑重、庄红军、尹永成、李道平、苏永军、郭颖等一大批党政领导、军旅骄子、专家学者成为宿城一中的骄傲,八○后从宿城一中走出的博士、硕士新秀不胜枚举。
  宿城一中现有教学班90个,在校学生5040人;学校占地面积300亩,生均占地面积 40m;校舍建筑面积  96000m,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20m;基础设施设备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需要。
  宿城一中现有教职员工-人,其中专任教师329人,本科合格率达100%。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为260人,其中高级教师132人,特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128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
  宿城一中以百年办学为基础,以新百年为起点,以“秉承先贤,激励后昆,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和“弘扬优良传统,致力育人为本,再创世纪辉煌”为宗旨,用教育的“三个面向”绘就宿城一中新百年蓝图。举全校之力,用使命、责任、智慧,把宿城一中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安徽省优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
  (远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宿州远景、校园俯瞰全景。
  (近景)校门、校徽、学校标志新雕塑、文化长廊景区 ,培菁育英才,正谊名道远。
  苍梧之树,根深叶茂。春天吸收雨露的润泽,生机蓬勃;夏天承受阳光的照耀,神采奕奕;秋天汲取大地的精华,果实丰硕。宿城一中秉承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办学传统、经典的办学经验,浩然正气的培菁精神,志存高远,科学规划,以世界的眼光思考未来,以百年办学的经验谋划发展,以立根树人为学校发展之本,以先进文化铸学校发展之魂,以新课改助学校发展之力,以教育科研强学校发展之路,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总结凝炼宿城一中发展的核心理念: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和未来发展;把“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国内知名、面向世界”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致力把宿城一中打造成一所“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在全省有较强辐射力的一流名校,致力成为安徽省优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昂首挺进国家级示范高中;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开放与自主、追求科学与人文相融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致力于“优化、高效”课堂建设,致力于“实效性、生活化”德育的评价体系建设,精心打造外圆环境文化、内方制度文化、核心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人文化”校园。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全校师生重于行、实于做、立于思,追求真知,探索真理,学做真人,形成“励学敦行,见贤思齐”的校训,“和谐、勤奋、诚信、敬业”的校风,“博学笃志、诲人不倦”的教风和“至诚至坚、学而不厌”的学风和 “管理科学,文化精深,教育优质,科研领先,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宿城一中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教师成长铺路,让每个教师成为阳光教师,成功教师,幸福教师;为学生发展奠基,致力铸就学生的健全人格,努力培养自主发展型学生。坚持制度化规范和人性化关怀相融。以先进设施为保障,加强硬件建设;以文化育人为基点,健全管理制度;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以创新课改为目标,打造教学特色;以活动引领为抓手,规范师生行为;以教科研为导向,抓好校本研修;以国家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把宿城一中办成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
  (宿城一中校歌)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校园。
  百年一中,数着沧海桑田的叶黄花红,经历无数风霜雨雪的洗礼,迎来一季绿意盎然的春天;教师两鬓的霜雪,学子一脸的青春,都融化在白雪覆盖下绿草涌动的激情里。来吧,春天作伴,创建优秀示范高中的步伐,穿行跋涉——在春光氤氲中,我看见一川芳草,满园桃花。宿城一中在百年的办学实践中,主动适应社会进步的潮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在秉承和发展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宿城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
  特色的工作思路:宿城一中党委与时俱进,高举改革、发展、创新的旗帜,科学地提出建设一中、发展一中的工作思路:(周校长讲话特写)“一个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二项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学校内部从事制度改革);营造“三个环境”(营造能够使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每个教师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营造能够使学生刻苦努力的学特色的课堂教学:(市级以上教研会、观摩课、教科院领导听课视察、教研室活动、备课组活动等)宿城一中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全校一线教师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断追求方法的科学性、设计的多元性、手段的灵活性、情感的丰富性、思维的活跃性,主题的创新性,打磨出了绚丽多彩的“追求独一”(独一无二,千差万别)、“关注两情”(师情和生情)、“三维设计”(个人教学设计、研讨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设计)、“明精活实”(明—明理念,明学生,明目标,明教材;精—教学设计精细,教学语言精炼,教学艺术精湛;活—灵活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法,灵活整合教学环节;实——追寻真实课堂,学生扎实训练,善于求实创新。)的最优化高效课堂。
  最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品尝到了主动学习的甜头,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宿城一中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位次全市领先、全省前列,连年被评为安徽省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其内涵就在最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特色之中。
  特色的“生活化”德育:(德育宣传片剪辑)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成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为此,宿城一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宿城一中实施了德育教育的“六大工程”(人生指导工程、学科德育工程、德育实践工程、网络德育工程、队伍建设工程、德育研究工程。)创造性地开展了德育系列活动。积极探索“生活化”德育途径,努力打造“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层次化、活动对象多元化、活动过程规范化”的德育活动格局,将活动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内化素质,外化行为,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养和自主、自理、自律、自强良好品质的养成。
  一是感悟班魂,唱响校歌树班魂。通过五个环节进行渗透拓展,以班级精神立班魂,唱响校歌树班魂,学子典型引班魂,跑步敛气聚班魂,思齐悦读悟班魂。
  二是感动校园,震撼心灵动真情。每学年开展“感动中国人物”活动,让师生的真情有所感动,让师生的心灵产生震撼。
  三是感受亲情,激励学生勤学习。学校为学生设计“学生成长袋”,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学校经常举行家校联谊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对话交流,感受和反思,把家长的希望内化为目标、责任和动力。
  四是感恩生活,肩负责任重基础。学校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春节和元旦,把孔、孟、闵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以“孝圣”闵子骞芦衣谏母的故事,为学生特别设计“孝心作业”,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新年晚餐、算一笔亲情帐、向父母交流在校学习生活叙事等。
  五是感谢生命,尊重自己做真人。在“感谢生命”系列活动中,回放学校生活,回顾走过的路,回味曾经的奋斗和汗水,体验生活的馈赠,跨实前行的脚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学校针对学生在校三年不同阶段,开展不同主题活动,实施“三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育人战略,奏响青春“三步曲”(高一学生围绕青春与责任展开活动,让青春更美好;高二学生围绕生命与生活展开活动,让生命更灿烂;高三学生围绕成人与荣誉展开活动,让人生更辉煌)。注重环境渗透德育、文化渗透德育、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管理服务渗透德育、各项活动渗透德育。当你走进宿城一中,你会听见书声与歌声奏出的交响乐,会看见学生用考试成绩与欢歌笑语绘制的人生蓝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化”德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凝心聚力谋发展,领导班子是关键。
  建设一支团结务实、勤政敬业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可靠保证。宿城一中现有校级领导5人,中层干部42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9人, 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人,特级教师2人,中共党员38人。
  学校领导班子一贯重视自身的建设,坚持理论学习,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
  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设“五处室一中心”,即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学校工会、团委、校刊编辑部、高一级部、高二级部、高三级部,独立办公,组织健全,分工明确。
  宿城一中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宿州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为先导,引领思想,谋划全局,提升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思想水平;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建设班子、培养干部,提升学校干部队伍整体水平;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民主团结,科学决策,提升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坚持以作风建设为根本,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提升领导班子科学发展水平。 宿城一中党委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从重职务管理向重职责管理转变,从重使用向培养使用并重转变。在干部管理中,通过民主推荐、述职竞岗、民主测评、群众访谈等组织程序,把综合素质高、能干事、干成事作为干部选拔使用标准,先后培养推荐7名同志为副处级后备干部。一中的领导干部伍整体水平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
  宿城一中党委坚持以科学决策引导学校科学发展,以民主决策促进科学发展,以依法决策保障科学发展。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宿城一中党委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五种风气”(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艰苦奋斗的进取之风,求真务务实之风,聚才爱才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党风廉政之风。),引导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班子团结推动干部团结,以班子和谐推进校园和谐,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质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领导团队。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做到在思想上尊重师生,感情上贴近师生,行动上深入师生。赢得了师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通过班子的“传帮带”的示范作用,全校上下风正、气顺、劲足,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心系一中,热爱一中,建设一中,发展一中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周道斌同志,深知宿城一中是百年名校、全省示范校,宿州市的教育品牌,被受宿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高度关注。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辱感谋求学校发展,常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班子成员自觉成为懂政治的教育家和懂教育的政治家,形成专家团队领导学校,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在他的示范作用下,使宿城一中的领导团队“谋事一盘棋、共事一条心”。立足学校发展,服务全体师生,努力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搭建平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木秀于林是景观,秀木成林才壮观。
  宿城一中办学总是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每年的学校工作和高考都取得骄人的成绩,为宿州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奖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历史的功绩应归属于素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素质过硬著称的宿城一中优秀的教师团队。
  宿城一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高度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来不得半点三心二意,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脊梁,是立校之基,发展之本。为此,宿城一中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同时努力改进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紧张有序、宽松和谐、思学乐教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是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终身学习的模范,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们满意的教师。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落到实处,以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为基础,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实际能力为重点,以推动新一代名师的成长和涌现为抓手,大力推行教师“分类分层整体优化”发展策略,培养教师外秀内慧特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着力打造优秀教师群体。
  实施“名师工程”:以培养“四个一”名教师(一批专家型教师、一批特长型教师、一批科研型教师、一批高素质管理型教师)为目标,铺设名师成长阶梯(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形成了以名特级教师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以教师素质全面提高为根基的梯形师资结构。培养“专家型”教师,落实“名师兴校、强校”战略。
  实施“青蓝工程”:以“拜师学艺、教学比武、双基考核、学生认可”的培养机制,推进青年教师“三年打基础、五年挑大梁、十年成名师”的梯度成长目标,使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师从名师、脱颖而出,进入宿城一中名师队伍。
  实施“全员培训工程”:以“立足自身、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员培训、整体推进”的培训方略,切实做到:一是学校培训有方案、有举措,个人发展有规划、有总结。二是落实“六个到位”,即领导到位,制度到位,考核到位,过程到位,个性到位,经费到位。三是凸显实效,即通过培训,逐步构建了个人(自我教育)、部组(年级部与教研组互研互学)、校级(指导、培训)、上级多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整体提高的前提下,确保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
  实施“师德建设工程”: 以“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讲”(讲师德、重品行、树形象、)、“三做”(做实事、做主人、做表率)的高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学校通过师德讲座、师德承诺、集中学习、集中整顿,宣传讨论,落实整改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实施“竞争激励机制”:学校从“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出发,尊重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把科学性与人文性融进教师队伍管理之中,改革创新教师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实行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教师分级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统一考核制,绩效奖惩制,岗位责任制,名师评选制,进修晋优制。从而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机制使教师团队个性迸发活力,使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宿城一中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优秀教师群体。雨霁云开,辽阔晴空更璀璨。
  宿城一中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尊重师生、提高效率为最高原则,坚持制度化规范与人性化管理相融,注重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和民主化。建立和完善三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计划执行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全校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的高效运行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效率和工作效率。
  以精细化为手段提高管理实效。构建了“条块结合、全员参与、刚柔相融”的管理模式,做到条线管理与年级管理相结合,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制度规范与人性关怀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相结合。以精细管理推进“三风”建设,促进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促进学生的人格自律、行为规范。
  以信息化为途径推进管理现代化。学校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管理,努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参与管理。目前,学校现代化信息管理网络已经初步建成,教学信息、教学资源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整合,学校被评为省市信息化先进学校。
  以人性化为原则提高师生凝聚力。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合法合情合理,既突出对师生主体的关注和尊重,又做到依法治校、遵章办学。不断推进管理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校本课程改革,激活机制,激发工作热情,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以民主化为保障提高主体意识。学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设立了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心育信箱、网络平台,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召开行风监督员例会,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省市报刊等媒体公开“五项承诺”,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宿城一中在实行精细化管理中,始终把师生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下移管理重心, 落实“管理重心到级部、德育重心到班级、教、学重心到个人”的重心下移的扁平式管理机制和运作策略。坚守“无情制度,有情管理”的原则,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融,用目标引领人、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用民主解放人,着力培养师生主人翁精神,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使师生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通过制度建设和精细运作,化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化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化外部强制管理为内在自省管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高效有序运转;最大限度地保障校园安全平安文明和谐。
  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扇门窗都打开了历史的追忆。宿城一中坚持以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和争创安徽省优秀省级示范高中为契机,以满足优质教育资源放大需求为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为广大师生营造一流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基础设施满足要求:学校现占地300亩,生均 40平方米 ,各类建筑设施布局合理,共有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科学馆、实验楼体艺馆、校史馆、公寓楼、餐厅楼15栋,加上附属用房,总计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400米 进口草坪运动场,校园主次道路硬化达标,方便师生校内交通。
  gh教学装备先进齐全: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装备更新教育教学设备,提升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全校装备标准化教室120个、多媒体报告厅(演示室)60个、微机室10个、数字语音室2个、数字实验室4个、通用技术实验室4个、汽车模拟驾驶实验室2个、理化生实验室12个;学校藏书16万册、正版数字图书馆电子藏书30万册,生均90册;建有千兆主干计算机局域网为核心的校园网、现有高性能计算机终端700台、学校为329位一线教师配备国际品牌惠普笔记本电脑一部、标准化教室装备了夏普高亮度投影仪或一体化数字白板机、视频展示台;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装备了数字摄录编播视音频系统;通过千兆宽带与局域网、互联网直接联网校内实现了信息共享、电子阅览、电子备课及办公管理一体化。学校建立省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并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
  环境建设实现一流:学校按照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的整体要求,着力打造人文化校园、营造优化育人环境。建有仁孝之源、培菁之道、鸿之志、大地之情、红烛之光、韶华之梦、运动之美、求真之路“八大”人文景观,记载着宿城一中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采取“补”、“整”、“修”、“养”四大措施,实施校园“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一体化工程,绿化面积 3万平方米 ,实现了校园无裸地,处处有绿荫的规划目标,成为省市园林式学校样板校。
  徜徉校园,但见楼宇各异、错落有致, 青青芳草与古樟翠柏相映生辉,啾啾鸟语与琅琅书声琴瑟和鸣。绿草如茵,花繁叶茂,亭台楼阁, 池波荡羡,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使校园平添了幽美雅韵,透溢出浓郁的文化、生态、环境育人气息。
  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宿城一中不断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发挥省级示范高中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手拉手扶贫助学:学校长期开展“手拉手扶贫助学”活动。分年级选取品学兼优、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与农村中学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生结成互助对子,定期互访,让农村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习欲望。
  支援薄弱学校发展:学校支援教学设备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五年来,宿城一中先后向埇桥区大营中学、马场中学、朱仙庄中学、曹村中学等10所农村薄弱高中,捐赠餐桌、课桌、篮球架、高架床、电脑、图书等价值100余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学校选派获得“省教坛新星”或“省优质课一等奖”的年轻老师到农村中学现场授课,同时定期接纳农村中学教师到校听教学公开课。
  举办大型公开教学活动 :学校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公开教学活动,邀请兄弟学校组团来校听课、研讨、交流新课改、共商新课改、创新新课改;同步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与公开教学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100所学校的1000位教师前来听课观摩教学。
  举办新课改联谊活动: 学校为推进全市新课改的进程,宿城一中在2006年秋季就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实施新改革实验工作。学校各职能处室和各年级部多次召开宣传会议研讨和实施新课改工作,制定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先后三次召开全市所有省、市示范高中联谊会,研究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宿城一中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全市各学校的充分肯定,宿州市教育局向全市进行推广使用。
  正确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目标,科学的管理方法,浓郁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宿城一中这所百年名校结出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高考卓越】:2007年高考中,宿城一中本科上线总人数为2687人(含艺体类)。其中,600分以上的考生共有165人,一本上线总人数为635人,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臧雨晴同学以627分获得宿州市文科第一名,刘尧同学以673分获得宿州市理科第一名。
  2008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总人数(含艺体)突破3000人大关,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应届本科上线人数占全市20所省、市示范高中达线总人数的20.52%。苏东睿同学以632分摘取市文科第一名;宋良丰同学以671分摘取市理科第一名。
  2009年高考本科达线总数再次突破3000人大关。应届本科达线率96.8%。全校600分以上461人,比去年增加251人,其中魏方方同学以628分的优异成绩,获全市文科状元,居全省第5名;陈昌国同学以688分获全市理科状元,名列全省第29名。恢复高考以来,宿城一中已连续30年高考成绩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连年受到宿州市政府通令嘉奖。
  【科研强校】: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实施“四个一”工程。在学科竞赛中学科竞赛连创佳绩,先后有200余人次获得省以上奖励。
  在课题研究方面,进来,学校共有14项科研课题获批准立项,其中有2项属国家级重点课题,有5项属省级重点课题,有7项是市级重点课题。学校大力鼓励各学科老师积极参加教学论文的撰写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三年来全校共获国家和省、市奖励教学论文和教175篇。
  【素质全面】: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政教处、团委、教科处、教务处、电教中心协同一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创新、社会综合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在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科技竞赛、征文比赛、读书活动、电脑制作、机器人比赛、钢琴比赛、体育比赛、版报评比、课间操评比等活动中屡屡获奖,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校被985    等全国重点高校命名为优质生源基地,赢得了广大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赖,“上宿城一中,圆重点大学梦”已在全市家喻户晓,宿城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求学圣地。
  对于永恒的教育事业而言,百年一瞬,仅仅只是她青春的开始。一中人有追求,有豪情,更有思考:高瞻远瞩,勇立潮头,和谐共进,创一流名校,谱写一曲宿城一中新的青春之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团结务实的一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品牌。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我们将继续发扬传统,开拓创新,以德育为本,以学生为先,和谐共进,翱翔未来。我们挥洒汗水,我们神采飞扬,我们播种理想,我们收获希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充满无穷活力和魅力的一中,必将承载着深厚文化与历代一中人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学校将抓住机遇,继续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 学校将一如既往的秉承“ 以质量求生存、以自主强实力、以科研促发展、以创新铸特色、以特色创名校” 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制定更新更高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再创辉煌。
  创建省级优秀示范高中,这是几代一中人魂牵梦绕的向往,这是无数一中人不屈不挠的追求!这是梦的超越,这是梦的飞翔!

微信号: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复制微信号

标签: 配音 宣传 解说 电视 解说词 宣传片 小学 农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