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广告配音 561 0
学校专题解说词范文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精选)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之一    更多关于学校的专题片宣传片解说词点击:学校专题解说词范文

在风光秀丽的杜尔伯特大草原上,在碧波荡漾的龙虎泡之畔,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一心中心学校。

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成长;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一片理想放飞的沃土,爱心和责任成就未来,智慧和勤奋托起希望------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规范高效的队伍管理

我校高度注重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岗位提高培训、研修塑造培训、参观学习等手段,带出了一个开拓进取、决事民主、行事雷厉、奋发向上的班子集体。他们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加大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指路子、结对子、压担子、创牌子”的措施,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实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铸造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敬业爱生、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在本年度里,涌现出了大庆市劳动模范冯萍,市级优秀教师刘喜文,市级模范班主任刘锐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的机制管理

我校在注重管理的人性化、民主化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机制。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层上,研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坚持校务公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向上的工作环境。从而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化、量化和细化,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本年度里,共有李敬华等24名教师和马云彤等3名负责人由于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而获得了相应的奖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员和谐的德育管理

我校始终以德育为首,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行全员德育的管理制度,坚持以“让每个学生成功”为育人目标,开展了主题班队会、纪律卫生检查评比、国旗下讲话、庆“十·一”金秋文艺汇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师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宋楠同学在全县中小学《中华魂》主题读书演讲比赛活动中获得小学组二等奖,我校男子乒乓球队在县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务实创新的教科研管理

我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正在申请过程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教改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教务处针对教师对新课改理念吃得不透、课堂效率相对低下这一情况,在广泛征求基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高效课堂”系列教研课题,并先后分别举办了关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研讨会。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同时,我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已全面启动,正在积极探索科研兴校之路。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规范有序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学校其他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我校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把好校园安全、道路交通、卫生防疫、用火用电等安全关口。结合实际开展学生安全逃生演练、安全教育活动周、观看安全知识宣传片、安全知识竞赛等安全教育活动。同时,我校还定期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建立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应急机制,确保校园安全无事故。日前,我校被教育局拟报为省级文明交通示范学校。

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百年虹——管理结硕果,桃李竞芬芳

光荣与梦想同行,泪水与汗水铸就辉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校在过去的一年里,先后被评为县级“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学校;大庆市“千人评议学校行风”活动先进单位;大庆市“城乡百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县级单位;继2010年被评为县级义务教育先进学校后,今年又蝉联了此项殊荣。

搏击长空振翅飞,勇立潮头写风流——腾飞的一心中心学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展翅,志在千里,从一心中心学校的丰硕成果里,我们看到了一心教育的未来,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将以“海的心胸,山的信念”,高瞻远瞩,和谐共进。“搏击长空振翅飞,勇立潮头写风流”!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之二

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德江县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犀山下,玉溪河畔。德江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东与印江交界,西与凤冈比邻,南与思南接壤,北插沿河、务川,下辖20个乡镇,人口50余万,面积2071平方公里,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之美誉。

1934年6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挺进枫香溪,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红军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德江枫香溪是贵州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巍巍犀山灵气,潺潺玉溪神韵,红红革命火种,悠悠中华文明,孕就了今日之德江一中。

烽火岁月。德江一中是中共地下党活动之地,黔北工委在这里组织“反抓兵、反迫害”斗争,不少学生从这里参加黔东北游击纵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火红年代。德江一中始终得到党和人民的厚爱,一辈辈一中人用心血和智慧书写着一中的历史,一代代德江儿女在这里吮吸着人类文明的乳汁,奔向五湖四海,大洋彼岸。    

沧海桑田。德江一中现已发展成为流淌着现代气息的高级中学。挂牌为:铜仁地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育实验基地。

岁月流逝,风雨兼程。德江一中创建于1940年,名为“德江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易名“贵州省德江县初级中学”;1958年创办高中,更名“贵州省德江中学”;1980年定名“贵州省德江县第一中学”。

老校区坐落于县城东隅,背负巍巍大犀山,面临潺潺玉溪河,占地八十余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千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田径场、篮球场。

建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订有数百种报刊杂志,有藏书四万余册,电子图书十一万册。设有德江一中校园网站,实现了处室、教研组办公数字化,正在向网络化迈进。

校园内楼房错落有致,林木苍翠,芳草如茵;花榭亭台,文化长廊,名人塑像,相互映衬;运动场、篮球场向人们诉说着她有过辉煌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新校区征地247亩,控规100亩,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拟建教学楼3幢75间,实验楼3幢45间,学生宿舍6幢,科技楼5000平方米,图书馆3000平方米,有学校餐厅、体育馆、艺术馆、游泳馆、田径运动场等配套实施。  

目前,新校区正在修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定于明年9月搬入新区。县委书记杨德华提出:新校区建设50年不落后,要建设成为全省最好的学校之一。

千年伊始,万象更新。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德江一中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学校审时度势,确立“三步走”的办学目标:第一步——创地级示范性高中;第二步 ——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三步——办一流学校。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堡垒”建设,实施党、政、工、青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职代会,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班子成员团结廉洁、勤勉务实,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构建积极对话平台,创设融洽关爱氛围,强调团队精神和文化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终极管理目标”,实施“管理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人心工程”。

提出“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种意识”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手段转变;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倡导“奉献、务实”的一中精神——为集体作奉献,为学生作奉献,为他人作奉献;处事从实、育人求实、学业坚实、成果厚实。

树立“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学会健体。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不同个性得到发展,不同特长得到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立校园网站、文化廊、宣传栏、警示牌、书法墙、教室文化墙,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心语文学社”,师生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教师周吉全、郑刚、付帮译、徐守超、周英富,学生邓健等有著作出版。《德中教育》、《心语文学》,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中获五项大奖。

十年磨剑,天道酬勤。德江一中逐渐形成了“人文为本、科研兴校、艺体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实施德育工作常规考核、班级工作月考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推行德育导师工作制,实施课题研究,聘任优秀教师任班主任,实行“老带新”班主任制度,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总结提高。

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八荣八耻”、升旗暨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艺术体育、演讲竞赛、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收看《新闻联播》,定期出时事政治周刊。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开展军训、入学教育系列活动,进行遵纪守法、规范养成教育;听取宣传部、国防办、公检法、禁毒消防大队领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提高道德法规水平和自我防范意识。

实施“三优三讲”文明卫生班级创建活动——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秀成绩;讲团结、讲志向、讲学习。按月考评,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组织党员、教师前往遵义、枫香溪革命老区,参观会议会址,“唱红歌、颂经典”,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创办德江一中业余党校,现已举办六期,培训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300余人,发展党员5人。

强化贫困生帮扶工作。学校采取诸多措施:一是减免收费;二是奖学金制度;三是社会集资;四是教职工“爱心工程”及“校友基金”。每年我们资助学生达30万元。

人文为本,科研兴校。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实施“一年入门,三年过关,六年成熟,十年成名师”的教师成长规划,通过“教师走出去、行家请进来、教学重科研、学科大练兵”等措施,结对帮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重点。要求教师驾驭教材,吃透重难点,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尖子生的辅导,提高低起点的成绩。抓实验班、示范班的示范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指导理化生实验,微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劳技课组织果树嫁接、电器修理诸方面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微机和劳技考查。

着力“一德三新”培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实施一月一个校本课题研究制度,组织奥赛讲座、高考讲座和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如火如荼,校本教研呈现出勃勃生机。

承办了“贵州省高中校长研修班小组互动团队研修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与有效课堂构建”主题研修活动;邀请美籍教授史蒂夫、多恩夫妇,《英语周报》专家黄国斌,清华大学教授关治、蒋新官,北师大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皓(一中学子)讲学;青岛支教教师益德、纪克宁、张健、程济元等在校组织培训;地区教研室主任唐德敏、石卉芸等到校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得到诸多名师的培养。

组建电脑、实验、书法、体育、文学、音乐等课外兴趣小组,培训辅导学生。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绘画、电子版面制作大赛》中,我校选送作品7件获一等奖,6件获二等奖,10件获三等奖。

奥赛成绩斐然。张月乾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代家财获全国化学、生物竞赛一等奖,杜朗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上海大学、哈工大提前录取。安成、冯珊宝、王栋彬同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与贵师大附中并列全省第一。

学校获得诸多殊荣。省级“导读导写”课题、《教学案例集》、《学生作文集》三个一等奖,教师7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罗君飞、冯跃被评为先进个人。

艺体见长,和谐发展。我校系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五六十年代的军事体育,七八十年代的田径、排球,九十年代后的篮球、田径,德江体育雄风席卷黔东北大地。尤其是田径、排球、篮球,曾在锦江河畔、省会筑城掀起“德江旋风”,曾获省“三好杯”篮球赛亚军,以体育见长的学子遍布大江南北。

他们毕业于北体、成体、广体等名校,遍及高校、党政、社会各界,有作高级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不乏研究生导师、教授,形成了德江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

教师周吉全(全国优秀体育教师)、任承富(省排队员),学生郭立亚(西南大学体院副院长)、于贵和(贵大体育副部长)、颜世刚(贵师院体院副院长)、王兰(国家级健将)、向忠雄(惠水县委书记)、杨静萍(公司总经理)、田松(奥运火炬手)就是一中师生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我校以国家级阳光体育俱乐部为依托,出台《德江一中艺体生招生简章》,加强特色教育。拥有田径、篮球、音乐、美术培训场所,组建田径、篮球、美术、音乐、书法训练队(班),举办艺术节、田运会、篮球赛大型文体活动。

音乐、美术迅速崛起,体育工作再上台阶——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今年,我校高考术科148人参考,合格146人。全景145.5分排名全省(体育)第三;杨燕子263分排名全省(钢琴)13名;何旭东242分排名全省(舞蹈)17名;美术35人,全部合格。德江一中特色教育再创辉煌。

强基固本,枝繁叶茂。我校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近年来,德江一中连年获得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三等奖、二等奖和四个一等奖,步入同类校的前列。

几年来,学校所获集体荣誉计百余项。地级有:“五好”基层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先进单位;平安和谐校园;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先进教育工会;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继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团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学校。

省级有:五好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红十字”示范学校;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五四红旗”团委;“校园新歌”演唱基地。

国家级有:“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征文活动”优秀组织中学;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和谐德育”先进学校。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省委、省政府明确在未来十年,把德江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为了与时俱进,打造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县委政府决定:加大投资,搬迁一中。为了德江一中的跨越腾飞,务实勤奋的一中人,将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建校训语——“建国储才责任綦重;勉予同侪协力始终”之精神,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乘风破浪,定会有时,直挂云帆,以济沧海!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之三


在深红色如电影宽银幕般的背景上展现金黄色字幕:

谨以此片

献给实验小学110周年校庆

献给历届校友和曾经在学校工作过的领导、老师

献给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

以现在学校前院操场照片为背景,动态地出现110年校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校舍、事件、人物照片。

太阳升的视频的基础上展现片名字幕:

百年树人谱华章

第一部分:西学东渐  步履维艰

渤海之滨,南运河畔,凤城静海被誉为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静海形成于夏代,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在这片传说中曾经是凤凰栖息的福祥宝地上,静海县实验小学涵品养慧,钟灵毓秀。

据《静海县志》记载,静海县实验小学的前身瀛海书院是静海县唯一的官办书院,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重修瀛海书院。

光绪二十七年农历八月初二(公元1901年9月14日),作为革故鼎新、兴学育才的重要举措,清政府谕令“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从此,瀛海书院奉旨改为静海县立学堂。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作为清末静海县内唯一的官办学堂和最高学府,静海县立学堂被静海人尊称为“大学堂”。

从建校之日起,她就担负起传承文明薪火,培育社会英才,造福桑梓,报效国家的神圣使命,到现在已经跨越了整整110个春秋。

岁月如歌,百年实验传薪火;春华秋实,世纪办学铸辉煌。一个多世纪以来,静海县实验小学及其前身饱经时局动荡,阅尽人间沧桑,励精图治,踔厉风发,在艰难曲折中执著地走过了一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发展壮大之路。

随着岁月流逝和时代更迭,学校先后更名为静海县立第一两级小学校、静海县立第一完全小学、静海县立模范小学校、静海县立永丰街小学校、静海县立国民第一中心小学、静海县立·静海镇第一完全小学、静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静海县城关小学、静海县城关第一小学、静海镇第一小学, 1984年8月,经静海县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学校定名为静海县实验小学。

诞生于清末维新救国、变法图强之际的静海县立学堂不辱兴学育才的使命,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有为之士。早在1921年,学校就被著名教育家马千里先生赞誉为:就河北省各县的教学成绩而言,“静海实居第二”。

1937年8月24日,静海县城沦陷。此后,学校沦为侵华日军的兵营。不屈不挠的爱国师生在校外借教室坚持上课。教师们奔波于三处临时教学点,避开特务的监视,在向学生传授民族文化的同时秘密渗透爱国爱民、抗日救亡的思想。

“艰难困苦,玉成于汝”,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学校师生不但弦歌不辍,而且依然注重全面发展,坚持举办运动会。

1939年秋,南运河决口,静海县立第一完全小学的校舍全部被淹,并且由于受到洪水的长期浸泡而损毁。

1942年,伪县长王德春亲自主持在学校旧址上重建新校。

同年9月1日,新校舍落成开学时,他将自己题写的“后生可畏”的匾额悬于学校碹门之上,正式将学校命名为“静海县立模范小学校”,并为学校制定了“勤、诚、恒、勇”的四字校训。抗战胜利后,学校将校训改为“勤、慎、忠、勇”。

1948年12月20日,静海县城解放,人民政权接管了学校。

从此,学校在崭新中国的自由天地中迅速崛起,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部分:亲切关怀  春风化雨

学校自建立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瞩目,还得到了来自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亲切的关怀像阳光雨露,如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融入了学校的血脉之中,鼓舞和激励着师生昂首阔步地走在创业发展之路上。

这是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亲笔为曾经担任我校教师的元殿元先生题写的“博爱”横幅。以此相赠,是表彰元殿元先生1913年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出一位革命党重要成员的义举。“博爱”也奠定了学校的办学基调。在此后的岁月中,这种精神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成为静海县实验小学“爱”的校魂。

1930年、1932年,著名爱国将领东北军51军军长兼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将军两次莅临学校视察,并赐送《畿辅通志》一部。

1990年10月13日,静海县实验小学学生董治作为天津市少先队员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杨尚昆、万里、姚依林、丁关根、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7年11月,天津市委教卫工委书记王鸿江,市教育局长李闻玺,县教育局书记卢子扬,副局长舒英桥、杨广才等市县领导来我校视察劳动技术教育。

1999年9月15日,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武升,静海县副县长张忠芬,静海县教委书记徐广虎,教委副主任舒英桥等领导出席我校成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的揭牌仪式。

2000年3月植树节,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和市领导与我校师生共同植树。

2001年10月10日,实验小学举行建校百年庆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等机关专门发来贺电,天津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静海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相关部室委办局的领导参加了庆祝活动。

2004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亲切接见我校出席天津市第五届少代会的少先队员代表。

2005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校出席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的少先队员代表付心怡并合影留念。

2010年5月31日,高洁老师作为出席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的辅导员代表,与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的“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活动。

每年六·一,县委书记、县长、县四大机关的领导同志、县有关部、室、委、办、局的主要领导同志以及家长都要与我校师生共同度过快乐的节日。
 
第三部分:以德立校  全面育人

沐浴着爱的雨露阳光,莘莘学子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快乐成长。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学校把教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建国后,结合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对学生进行了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为核心的“五爱”教育,开展了争做“三好学生”、争创三好班集体的活动。

1978年以后,“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新五爱”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学先进、争先进蔚然成风。从1981年起,学校相继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争做“红花少年”等活动。

学校成立了许多学雷锋小组,大做好人好事。张强、翟德利、王亮、刘玉玲、马晶、姚建宇、孙冠楠、尹钰莹等同学被命名为拾金不昧好少年;李志国同学被命名为舍己救人好少年。

1985年,学校获得了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少先队活动“创造杯”。

1991年,学校少先大队组织队员们开展了“学赖宁,挂奖章,争做静海好少年”活动,学雷锋,学赖宁蔚然成风。

学校坚持开展“学雷锋、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涌现出“谌宏伟爱心小队”、“宋博涵爱心中队”等天津市“学雷锋,树美德,做新人”先进集体。

从1989年起,学校坚持开展“最佳队活动”评选,使队员们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教育,提高了中队活动质量。

1993年起,学校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为核心内容,开展了“进步·发展·成功”“雏鹰争章夺星”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

1995年6月,学校建立了“红领巾基金会”,坚持开展“红领巾献爱心,每天节约一分钱,资助身边小伙伴”的活动。

队员们以“请让我来关心你”为活动口号,不仅把爱心奉献身边的小伙伴,而且长期和张北地区、甘肃陇西的小伙伴开展“手拉手”活动,先后为四川凉山捐建希望小学,为抗击“非典”、为长江流域洪灾、汶川震灾、西南旱灾等地区竭尽全力地捐款捐物。

作为全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改革实验校,学校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德育专家和领导的好评。1988年和1989年,天津市教育局两次在学校召开德育工作现场会,推广学校经验。

2005年9月,全国“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德育论坛在我县举行,作为分会场,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的专家。

2006年10月,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化论坛参会人员到实验小学参观考察校园文化建设。

2004年9月,学校为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们在积累和交流的成长档案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愉悦。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办学宗旨,组建了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管乐队,成立了书法、绘画、棋类等各类兴趣小组二十多个,固定时间、地点、成员和辅导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合唱节,学校都注重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大量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在全县乃至全市领先的地位。

2004年5月,静海县艺术教育现场会在实验小学召开。

舞蹈《蒲公英》、《阳光·校园》、表演唱《爸爸打渔回来了》等多个节目获得天津市学校文艺展演比赛一等奖的第一名,《蒲公英》还参加了天津市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

1995年,学校建立起县武警中队教育基地、县光荣院服务基地、校办工厂劳动基地、工农街、建设街、胜利路红领巾示范街等6个德育活动基地。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参观学习、劳动实践、慰问演出等活动。

2000年4月,学校成立少年交警队。队员们在武警和交警叔叔的指导下刻苦练就过硬的本领,同年获得天津市少年交警阅兵大赛第一名。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静海县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天津市教育局命名为篮球项目传统学校、天津市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学校运动会促进了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2008年10月,学校获得静海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四部分:教学科研  双璧同辉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民国初期,学校对教师实行聘任制,优厚的待遇吸引着饱学德劭的师资。当时的教师多为两湖师范毕业生,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进课堂教学,先后尝试过“赫尔巴特教学法”、“道尔顿制教学法”,三尺讲台,滋兰树惠,使学校办学业绩昭彰,享誉河北。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加强了教学管理。1952年,采用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改进课堂教学。1954年后,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加强教研组活动,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学生成绩名列全县前茅。1956-1958年,学校在全县率先实行“小学戴帽”——增设初中班,为创办河北静海中学积累了经验。1962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北省的重点小学,被誉为小学教育的“小宝塔”。

1962年8月,学校遵照教育部的指示承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试教工作,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培养锻炼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学校试教过的一至四年级语文、数学教材向全国各省市推广使用,促进了全国的教学改革,同时还向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推荐。

1976年以后,学校正本清源,整顿校风、校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整考核制度,并对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有效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到1980年底,学生的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居全县一流水平。

1981-1984年,学校工作的重点向教学转移,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开展了研究课、观摩课、汇报课等练兵活动,使85%的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骨干教师达到三分之一。

1985年以后,学校开展了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先后组织了开放课、连环课、优秀课、高级教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十佳课等课堂教学竞赛,提高了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

1988年以来,学校开展了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全校青年和中年教师每年分别参加说课、讲课、评课系列活动。全体教师通过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切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988年,学校获全国小学作文“金龙杯”大赛优胜集体;1989年,学校获全县语文、算术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1992年,学校跻身于全国小学百所名校的行列。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按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致力于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搞活隐性课程,学校坚持以教学为核心,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全面育人。自199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县教师和全校家长的课堂教改开放周。每年各搞一次中、青年教师创优课活动。

实验小学无愧于她名字中的“实验”二字,早在二十世纪,学校就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为先导,在科研兴校之路上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1985年以后,在数学学科进行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实验,在语文学科进行了目标的教学试验;1986年,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生‘心中有他人’”教育实验;从1990年下半年起,学校开展了整体改革试验;1995年至2000年,承担了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小学生素质与个性和谐发展整体改革实验;1995年9月至2001年,学校参加了中国和澳大利亚联合开展的中澳音乐教育实验;1995年10月至2000年10月,承担了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的语文自主双线活动教学实验;1997年至2000年,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部委级重点课题《活动课程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实验》。

扎扎实实的实验研究,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1999年9月,学校成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实验基地;

2000年6月,学校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天津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当历史跨入崭新的世纪,静海县实验小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鹰击长空的气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静海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雁。2000年6月,在学校召开静海县小学教师第二阶段基本功训练验收现场会。朱志华校长在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2000年11月,在学校召开静海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现场会。

自2001年以来,学校以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为宗旨,以改造学习方式为核心,在教学领域推行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全校教师在自主教育这一全新理念的指引下,逐步走上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道路,这一教学研究成果在天津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学校因此获得了天津市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2002年以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致力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每年都要派出百余人次到市内外交流学访并把优秀教师送出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校定期请市教研室、市教科院以及县教研室的专家学者专家来学校为教师们进行辅导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教改信息,更新了教育观念,使学校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之中。

经过十二个周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都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2002-2003学年度,天津市教委两次以简报的形式介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及使用情况。

2003年开始,学校组织每位教师每周用2小时的固定时间用于集体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和交流、总结、反思教学情况,教研活动既注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教学经验。

2004年9月,学校正式启动实验小学骨干教师“五个一”工程。经过了教师申报、学校评审,确定出二十位教师为实验小学首批骨干教师。

学校重视外语教学与科研。2005年9月,学校校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批准为外语实验学校。成为当时全市9所中小学全国外语实验学校中的一员。

2005年5月16日,县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现场推动会。实验小学师生向与会的400余名干部教师充分展示了“一个宽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课堂;一个注重引导学生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课堂;一个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课堂;一个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的课堂。”

学校的科研成果得到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9月,在天津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申报的教学成果《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实验研究》荣获一等奖。陈向党校长和张世彪副校长分别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学习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交流会、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重点课题推动会和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同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先进实验校。

2006年9月,县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静海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验收观摩会,张世彪校长代表学校做了经验介绍。

为反映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成果以及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新经验和新突破,学校定期组织全校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活动。

结合学校市级立项课题《培养小学生读书习惯机制的建设研究》。2006年6月20日,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国家语委、央视与天津市联合举办的“CCTV‘我爱诵读’电视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

2006年10月,我校以小学组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全县首批红旗单位的荣誉称号。从2006年起,县教育局对小学教学工作进行年度综合评估,我校连年以小学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静海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大胆实践、不懈追求的基础上,从2010年起,学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尊重不同学科的特征功能,立足于教法和学法的优化与融合,全面推行“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努力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奠基。

第五部分:桃李芬芳  群星璀璨

据民国《静海县志》记载,作为全县唯一的官办书院,早在清代,瀛海书院便成为培育静海才俊的摇篮:养“颜曾闵冉之德”,或“三年大比,排阊阖,步玉岑”,兼济天下,彪炳千古;或独善其身,福及桑梓。清光绪二十七年瀛海书院改为静海县立学堂后,作为“是时全县唯一官办学堂,实为邑中之最高学府,其后东西洋留学生及国内大学、师范生,政界军界文武职官员多出此门”。

解放后,学校向工农子弟敞开了怀抱,成为莘莘学子奠基成功人生的神圣殿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他们中间有英烈、有将军、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党政干部、艺术家、企业家以及普通劳动者。“胸有鲲鹏志,御风直冲天。”实验小学厚重人文底蕴的滋养使他们建功立业于各条战线,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奉献着聪明才智。

………

(依次展示校史馆三楼“桃李芬芳”中的照片并进行解说)

历史的长空群星璀璨,岁月的征程丰碑林立。一百一十年的励志耕耘,一百一十年的桃李芬芳,一百一十年的春华秋实,如今,都已经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上气势恢宏的华章。

最后部分:继往开来  再造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求索路卓绝;看未来前程似锦,而今迈步从头越。先贤教育救国的宏图,育化万民的壮志,矢志不渝的追求,创业筚路蓝缕的艰辛,令人肃然起敬的成就,在穿越百年岁月的风雨之后,依然历历在目,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10年前,学校只有两院两门8个教室,几个教师,几十个学生;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27平方米,有教学班48个,学生2774人。学校教学装备先进,配套设施齐全,建有闭路多媒体综合教学系统、校园网络总控系统、多媒体电子室、计算机网络室、电子阅览室、演播厅、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种专业教室,班班都装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人手一台微机或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电子备课和网络办公。2009年,学校首批通过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验收。

薪继火传铸伟业,化作春泥更护花。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在岗教职工160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76人,专科学历教师66人。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校教职工的89%。中学高级教师20人,县级名师3人,县级拔尖人才1人,有2名教师参加了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有8人次参加了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及台湾地区的学访活动,目前,有1名外籍英语教师在我校教授口语课。自2000年以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市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有16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18人次获二、三等奖;有10人次获市级一等奖,23人次获二、三等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1篇,编著出版9部专著、论文集及读物。

改革开放的静海县实验小学,立足学校、着眼世界、放眼未来,十分重视对外教育交流,2000年以来,有3位校长先后4次到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考察学访,学校还与市、县教科研部门、学术团体以及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3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2005年12月,陈向党校长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并作了题为《科学管理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本质要义》的主题发言。

一百一十年薪火相传的忘我坚守,一百一十年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为实验小学积淀下弥足珍贵的辉煌与荣耀。作为全国英语实验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和天津市教科院实验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6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信息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天津市“三A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文明学校等二百多项国家、市、县级集体荣誉,成为静海县小学教育的窗口校、示范校和龙头校。

百年敬业人,百年耕耘,百年奉献,承蒙先贤兴学育才造就英杰遍四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期盼侪辈承前启后共创伟业兴九州。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实验小学高擎和谐教育的大纛,在“创现代名校,塑智慧名师,育创新人才”办学目标的引领下,干部师生众志成城,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胸襟、胆识和魄力,以昂扬奋进、厚积薄发的雄姿,塑师表精魂,谱和谐华章,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学校宣传片解说词】之四

巍巍船山麓,悠悠涪江畔,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的川渝名校,她就是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遂宁二中。

这里绿树掩映,飞鸟迭出,光影斑驳,风景如画。一幢幢耸立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翰墨飘香的教学大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艺术大厅,科学现代的田径场,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窗明几净的环保食堂。这里流风遗韵、文脉灵秀,学子们或促膝研讨,或指点江山,更凭添了几分诗意与灵性。好一方清新纯净的育人沃土,好一个纤尘不染的成才摇篮!

历史篇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惨烈的现实触动了一位神父仁慈的心,他就是遂宁二中历史上的首任校长——郭藩。郭藩神父,字任垣,圣名安多尼,湖南衡阳人。神父决意创办“衡阳私立仁爱初级中学”,传播知识,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从此,“仁爱”这一二中创办者寄予的人文精神关怀便一直传承了下来。

1944年,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仁爱初级中学迁校于遂宁城北天主教堂,更名为“遂宁私立仁爱初级中学校”,天主教堂现在的经楼就是学校当年的图书馆。 1952年,仁爱初级中学被遂宁县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遂宁县第二初级中学校,简称“遂宁二中”。1983年遂宁二中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级完全中学”。2004年1月学校被省教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普通中学”。

“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百年虹”,这是艰苦探索的七十年,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七十年,在这七十年里。一代又一代的二中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在艰难中奋争,在奋争中前行,在前行中崛起,在崛起中辉煌,走过兵连祸接的民国,走过浩劫空前的文革,走进日新月异的改革盛世,终于,二中一步一步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了。

今天,遂宁二中这面迎风招展、特色鲜明的旗帜,凭借其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卓越优势,早已升到了遂宁教育的顶端,成了川渝地区知名教育品牌。

特色篇

2011年9月14日,遂宁二中操场阳光灿烂,彩旗飘扬,宾朋满座,这是一个在二中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也是所有二中人当铭记于心的日子,遂宁二中与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合办的“他语种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了!副市长胡家正先生亲临现场并发表讲话,他衷心希望遂宁二中以“他语种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为新起点,运用优秀办学经验,紧密结合社会和学生成长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所谓他语种,是指除英语外的九大外语,他们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

遂宁二中他语种班的成立,率先打破了全市中学阶段英语一统天下的格局,意味着从今以后在二中就读的学生可以选择日语、韩语、西班牙、法语、俄语等自己喜欢的语种学习,高考时也可以不考英语,而选择这些他语种进行考试。他语种班培育模式既因材施教发展了学生语言天赋,又引进了国际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既加强了中学与高校的衔接过渡,又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学校先后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日本神户国际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他语种班的同学都有争取出国留学的语言优势。

遂宁二中他语种班,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改革创新,探索新型育人模式上,又一次引导了遂宁教育的潮流。

今天在遂宁二中他语种班学习的学生已近千人,他语种班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遂宁市总工会授予了“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发扬学生的个性,学校领导班子按照 “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深入挖掘活动性课程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形成办学特色。成立了美术、舞蹈、体育、音乐等学生社团,经常开展书法、演讲、征文、歌咏、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女子垒球队就是我校特色社团、优质社团的典型代表,这是一支有着光辉战绩声名远播的传统高水平队伍,曾经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此,台湾桃园中学与我校女子垒球队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

师资篇

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遂宁二中是一个名师荟萃之地,这里有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特级教师3人,省、市优秀教师50余人,出国培训7人次,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班结业的教师60余人,多名教师在省市赛课中获得大奖。他们德教双馨,行为示范,名振一方,是学校的中流砥柱,他们更是遂宁二中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如果说,名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那么那些富有生气的年轻教师则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建立了“新老结对”制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学校还常态化组织“同课异构交流会”,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搭建让青年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遂宁二中,已铸就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他们以教书育人为生命,以无私奉献为天职,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教学业绩,使遂宁二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辉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有位学生家长这样说:“这些老师为人处事光明磊落,教书育人拥博爱之情,待人接物显儒雅之风。”不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天不亮老师们就赶到学校带领学生做早操,上早自习;夜深了,老师们还在批改作业,查晚寝。为了学生,有的老师推迟婚期;有的老师带病工作,拔下针头,又上讲台。“知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是遂宁二中教师的真实写照

科研篇

“风云际会看我辈豪情,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没有科研的学校,就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学校,学校要在竞争中勇立潮头,就需大力发展科研。我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平台,致力于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持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学校现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5项,围绕这些课题,老师们在全国知名刊物《中国教师》《教育学》《理论月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中学课程资源》《中学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通讯》《四川教育》等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学校积极开设了一系列地方课程,如“射洪诗酒文化研究”“观音故里民俗文化研究”。引导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目前我校还编写了从初一到高二的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仁爱导学》,《仁爱导学》系列丛书是二中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仁爱导学》的成功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上了新的台阶。

设备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那种传统低效的刀耕火种,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在二中已成为美好的回忆了,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个教学班均配置了先进的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系统,教师不用专业书写笔,不用操作电脑鼠标,用教鞭或手指就能在屏幕上直接操作电脑界面、板书或绘图,所有书写页面和教师的讲课内容还能自动保存。教室、寝室、学生食堂都装上了空调,夏天不再热,冬天不再冷,良好的办学条件,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有力地保障了学习效果。

业绩篇

斗转星移,风雨兼程,七十载的辛苦耕耘,遂宁二中迎来了桃李芬芳、春色满园。校友们或施才于政界,或弄潮于商海,或献身于科研,或活跃于文坛,或执教于庠序,或投身于军营,或求学于外域。深潜高端人才唐嘉陵就是我校校友的杰出代表,他驾驶着蛟龙号潜水器,深潜至海下6600米,与杨利伟一道实现了国人世代渴望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伟大梦想,成了国人景仰的英雄。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读报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 “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等殊荣200余项。

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话来说,如今的遂宁二中办学理念更加鲜明,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驶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川渝地区内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性学校。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给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大激发了二中师生为振兴遂宁教育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强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无限憧憬。

“天空虽然不能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定要飞过!”二中人正信心百倍的走在追逐二中梦想的璀璨大道上。

微信号: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复制微信号

标签: 宣传 解说 学校 解说词 宣传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