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宣传片解说词

广告配音 1078 0

  各位代表,大家好!
  我院的信访接待室共三位工作人员,负责院机关的信访工作,多年来信访一直处于全市法院的前列,2004年被授予市级文明信访接待室、2007年被市团委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2008年被评为全省法院立案暨信访文明窗口。
  第一部分 信访工作的特色做法一、信访工作实行院机关“朝九晚五”、基层法庭24小时工作制度。立案信访的岗位确保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不脱岗,午间不休息,当事人随到法院随时接待,随时办理来访解答和立案手续,基层法庭假日不休,真正体现了司法便民。
  二、变上访为下访。加大法官携卷下访工作力度。通过审判“六进”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行巡回审理、送法上门、下乡办案等措施,服务和方便群众诉讼。与当事人面对面的沟通,达成共识,化解矛盾,赢得他们对法院的信任,消除了重信重访苗头。从源头上防止了越级上访,。
  三、院长每周一次信访接待日。"一把手"每月一天接待群众来访;副院长每周三轮流接访。提前半年在法院网站和立案信访大厅公告,推行院领导电话接访和预约接访、点名接访制度。畅通本院网站“访客留言”渠道,及时获取人民群众对我院各种意见和建议,有问必答,有信必复。对重大涉诉上访案件,实行院长、分管院长、庭长和承办人四级会办制。实现了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率达到100%、问题处理回复率达到95%,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
  四、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把调解作为处理民商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案件的优先选择。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案结事了、罢访息诉上下工夫。将调解工作贯穿到诉前、诉讼中、执行等各个阶段。同时积极与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及村组、街道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密切合作,灵活多样地开展调解工作。今年案件调解结案率达到了72%,取得了“调解多、判决少、申诉少、社会公信力高”的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实行信访联合接访听证制度。邀请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检察院检察人员、信访局接待人员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记者、信访部门、纪检部门、群众代表等参加,听取我院对案件办理过程、法律政策依据、处理结论等情况的说明;听取上访人及其亲属的陈述意见;由参加听证会的人员进行评述。通过陈述、辩论、评议、评述等方式,辩明事实,分清责任,公开了办案程序,接受群众的监督。既保障了当事人正当的申诉权利,增强了信访案件复查的透明度,提高了信访案件办理的质量,又有效避免了当事人的无理缠诉缠访。
  六、判后答疑,法律文书后附法条。一是主动告知当事人,对于程序适用、事实证据认定、裁判理由、判决结果、计算标准等问题,如有疑问可要求法官进行答疑;二是主动询问。法官在庭审和调解过程中主动询问当事人有无不明白之处,并耐心、详细地给予进行解释,增强“亲和力”,着力缩小“距离感”、“敬畏感”。三是主动劝留。对庭审、宣判时情绪过激或对判决结果存在明显抵触心理的当事人,法官主动劝其留下并进行沟通交流,在第一时间为当事人的不满和疑问搭建宣泄和交流的平台,并对相关法律法规及裁判理由进行解释,力争消除当事人的误解与疑问。使当事人能够理解判案根据和法律依据,从而缓解对抗心理,理顺对立情绪,有效减少和避免矛盾激化,防止了新的涉诉信访案件的形成。
  七、设立信访维稳基金。为保护涉诉涉法信访群众的正当权利,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帮助信访当事人解决“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特殊困难,促使群众息访息诉,实现保障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双赢”。我院于今年八月拨付了解决信访疑难问题的专项经费,以专门用于急需救助的案件当事人,力求探索建立一种“机制•方法•艺术”三位一体的涉诉信访工作模式。
  第二部分 院长调研作为院长,我不但亲自接访回复,而且还每年将接待来信来访来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写出调研报告。我2008年的报告题目是:《无私审判 有情执行》,2009年的报告题目是:《精心断案 悉心接访》,登载在安康法院网上。
  第三部分 媒体报道法院的信访工作不仅取得了实效,受到上级的肯定,更被媒体争相报道。如安康日报报道的《石泉有个信访院长》,还有由安康法院信息网报道的两篇题为:《石泉县法院创新信访接待制度效果好》 和《石泉县人民法院扎实开展“法官携卷下访”活动 》两篇文章,不仅如此,还在国内知名网站新浪网曾报道我院“网上立案  网上开庭”工作。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都有报道。我省的《民情与信访》09.9.登载《邬一波:石泉法院的“信访院长”》
  按照《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工作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并不断完善民意沟通电子邮箱、举报信函、举报网站相结合的民意沟通方式。落实涉法涉诉分离制度,探索建立在党委分工下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我院正在进一步加强坚持源头治理、强化调解、分级受理、判后答疑等好做法,把解决执法问题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做到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规范信访秩序,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确保社会稳定。通过摸清底数,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苗头,有效地将矛盾及早化解,把问题解决在我院,解决在萌芽状态。
  省法院安东院长说过两句话。第一句:优秀的干部先派到信访工作岗位上锻炼;第二句:提拔干部先从信访干部岗位上提拔。我院今年8月份新提拔两名副院长,一位正是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到县信访局锻练的黄振涛同志;一位是长期从事执行工作也是接待信访量最大的周发国同志,现在分管信访;而长期负责信访工作的李芳梅同志和池河法庭庭长袁国华同志,也同时被任命为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走上院级领导岗位。
  在我和全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近年来石泉法院获得了多项殊荣,而我本人也于近日被评选为全省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先进个人。在此,感谢全省重视信访工作的领导对石泉县人民法院的嘉奖!


信访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处理信访案件成果显著

  主持人 翟树杰:自从2005年5月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的信访部门都在不断地调整思路、寻找办法,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信访工作效率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使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在处理信访案件的过程中就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解说:她叫张三女,家住内蒙古达拉特旗榆林子乡宋五营子村。三十多年前她是村里远近闻名的“铁姑娘”战斗队的队长。三十多年后她又成为当地有名的上访户,为了分地的事,她和丈夫樊友贵上访了近三年。
  张三女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宋五营子村村民:我就是要我的土地,村民不给。
  解说:原来早在1974年,“铁姑娘”张三女为当时的公社拆迁旧房,墙体发生坍塌,造成她终身二级伤残。1982年,张三女与外村村民樊友贵结婚,丈夫将户口迁入女方所在地。几年后,夫妇二人又搬回到男方所在乡村居住。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夫妇二人回到户口所在地要求分配土地,没想到这却遭到了当地村民的强烈反对。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我们这的闺女,嫁出去了也就走了,她还在这儿整。再一个是已经给她分过地,她十八年回来以后又要地。
  记者:那当时的地上哪儿去了?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给队里搁下了。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乙:因为走的时候是一两个人,回来这就是四个人,这四个人一分大家都少了。再一个还有男孩子,还有房地基,男孩子还要娶媳妇,这个以后的问题就多了。
  解说:按村里的风俗,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张三女是女人,不能带个男人回来要地。另外,她离开家乡已经17年,原来分给她家的地早已被村里的新增人口分掉。在村民的强烈反对下,张三女一家没有分得土地。1999年,他们开始上访。
  李万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信访局原局长:据榆林子乡和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分析案情,认为从政策上讲应该给人家留地,户口没有走。二是因工受伤,再一个残疾,总体情况来说不应该不给人家落实土地。
  解说:国家政策规定,按照户籍所在地承包土地30年不变。张三女和丈夫理应在榆林子乡分得土地,表面看来解决这个土地纠纷问题并不那么困难。但是,在信访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各级政府和信访部门需要面对的往往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李万功:1999年我们去了以后,开会时那真是群众情绪激烈,多数人不给,甚至辱骂。
  张众志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原党委书记:那么多的人不愿意给她分(地),要是按照咱们的政策,说应该分给她,当时的矛盾就会很大。当时不是说不分这点儿地,把这点儿地要分给她,那社员的地,就是有六千来亩地自己就(表示)不种了。
  解说:一边是家境困难需要靠土地维系生活的张三女夫妇,一边是村民的集体反对,双方的情绪都很激烈,怎么既能保持大局稳定,又能为张三女一家解决土地问题,这让当地政府和信访部门十分为难。
  李万功:我们只能耐心,只能疏导,分头做工作,但是效果不佳。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当时闹的人多了,就是要上访了。
  张众志:所以鉴于这种情况,咱们信访局和乡里头再商议,又协商了一个方案,就是暂时给她缓一缓分这个地,让其他老百姓先正常进行耕作。
  李万功:信访就是控制不要越级上访,特别是群体上访。为了缓解这个问题,乡政府从其它村,有人家出租土地的给他包了九亩水浇地。
  记者:这个钱是乡政府出的?
  李万功:这个钱是乡政府给出。我们出钱给你包九亩地,保证你一家人的生活。你和队里的矛盾暂时能缓解,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旗乡两级政府和信访部门组成专门的协调小组,一次次下到村里,分别找村民谈话,做思想工作。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大会、小会、个别谈,这可没少说。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丙:这家走,那家去。
  记者:(听说)当时乡里的干部还为了解决这个事儿还挨过打?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那当然挨过打,你问他张卫东(张众志)挨过打没有,那个书记他们挨过打没,骂那是经常的。
  记者:骂都是经常事儿?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对,见就骂。
  解说:最初讲政策,信访部门碰了很多硬钉子。但是在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的工作过程中,政策意识也在一点点地渗透着村民的思想。同时,政府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自身的言行也在深深地影响和打动着村民。
  张三女:几年没种地,乡里给吃过猪肉,吃过素油、白面、大米,逢年过节就下来慰问。有时候见到我女儿念书的时候没有本本钱,自己掏腰包,掏出来给过我的娃娃上过学。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慢慢地这个东西有影响。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丙:水大就泡倒墙了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甲:比方说你能和我说上话,我反对得厉害,你又说话,你又给我解释,大家都像这么个快快给吧!
  解说:两年多的僵持使张三女一家人经历了许多不该经历的挫折。但是,由于政府和信访部门始终没有推诿,而是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对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从村里的机动土地中为她家解决了14亩土地,所以张三女一家人的内心仍是温暖的。村民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受教育。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丙:都是昧着良心,实际上这个三女是在这被打坏的,应该给,可是都有点儿自私啊,当时,自私点儿,给她分了我们就少了,后来一想这个做错了。
  解说:张三女一家的土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取决于国家按户籍地分配土地的政策。但是,如果在大多数村民反对的情况下不讲方式方法,生硬地执行这个政策,很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而作为信访部门就是要尽可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人民信访为人民。”
  李万功:人们说是“人民信访为人民”,实心。只要有责任心,贴近群众有感情、有信心,遇到难题你要解决,有决心。注重在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源头上解决问题。
  解说:2002年3月,达拉特旗开展无牌无照机动车集中整顿,明令禁止三轮车上街载客,从而引发了100多人集体上访,梁国华、张永存、刘荣等人就是当时的上访成员。
  梁国华 原达拉特旗造纸厂下岗职工 出租司机:那时候跑三轮也能解决维持个家庭生活,停了三轮没有活干了,生活没来源了。
  张永存 原达拉特旗农机修造厂下岗职工 出租司机:当时来了就是尽是些粗人,来了就是要吃饭,我们要生存。
  解说:经过深入了解,当时上访人员中有一半都是下岗职工,有的甚至一家人当中夫妻俩都在下岗。全面取缔三轮车载客,他们的生活将会面临困境,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信访部门的高度重视。
  刘建光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信访局副局长:既要按照政策法规,依法取缔电动三轮车违规载人这个事情,又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部分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旗委政府就本着这个态度和原则召集运管所、交警部门,还有我们信访局进行专题研究。
  解说:为了解决好这些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当地政府主动出面与上级运管部门协调,为那些确实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解决了53个出租车的指标,并协助办理了落户等一系列手续,对不愿申请出租车的下岗职工政府承诺,通过协调小额贷款等途径给予帮扶。
  记者:现在你们跑出租一个月能挣大概多少钱?
  梁国华:夏季、淡季能挣两千多,冬天能挣三千多。
  记者:能落下多少钱?一两千元钱可以落下吗?
  梁国华:差不多,一年能挣两万多。一年下来,淡旺季总的加起来能挣两万多。
  记者:生活问题解决了?
  梁国华:对,确实也是,政府也为我们办了点实事。
  鄂尔敦仓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旗长:如果我们干脆就采取一种截然的办法,裁掉,不给他寻找出路,老百姓还要上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上访人员怎么看待,我们的意思感情是第一位的,有了感情以后换位思考这个问题以后,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
  主持人:老百姓遇到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找政府部门上访,这表达了老百姓对政府的期待和信任,这是一份非常值得珍惜的感情。如果遇到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无疑会伤了老百姓的心。相反,只有政府工作人员真正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多听听老百姓的呼声,了解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切实地解决问题,才能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和老百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微信号: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复制微信号

标签: 宣传 解说 解说词 宣传片 信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5645229820
添加配音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高端真人配音
我知道了